6月17日,在芜湖市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国内领先的磁混凝沉淀设备。这个日处理规模15万吨的改扩建项目,是芜湖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市住建局副局长周明介绍,该项目采用"地下式污水处理+地上生态公园"的创新模式,预计今年9月投用后,城区污水处理率将提升至98.5%。

长江芜湖段生态修复工程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在十里江湾公园,生态环境部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水生生物种类从2018年的67种增至现在的132种,江豚观测频次同比增加40%。"我们通过拆除非法码头、建设生态护岸、实施增殖放流等组合措施,使这段12公里岸线重现生机。"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李芳指着江面上跃起的鱼群说道。
镜湖区板城垾黑臭水体治理则是另一个成功案例。这条曾因周边小区雨污混接导致水质恶化的城市内河,经过源头截污、生态清淤、人工湿地等系统性治理,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的新去处。负责该项目的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团队运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构建起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水体透明度从原来的20厘米提升到1.2米,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项目技术负责人王建军展示着最新水质检测报告。
在治理机制方面,芜湖市创新推出"环保检察长"制度。市检察院专职环保检察官张伟最近正忙着处理一起农业面源污染案件:"我们联合农业农村局推广'生态沟渠+湿地'模式,在无为市建成20公里拦截系统,使入河总磷负荷降低35%。"与此同时,全市建成127个水质自动监测微站,配合无人机巡河与AI分析平台,实现全流域智慧监管。
据市发改委透露,《芜湖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26-2030)》已完成专家评审。新规划将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厂互联互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八大工程,计划投资27.8亿元。市长在近期召开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江城"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