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五华山惊现双遗产 白垩纪岩层与明代水利系统重见天日

芜湖新闻网2025-06-17 11:17:4146

  近日,芜湖市五华山区域一项重大发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座位于芜湖市弋江区、海拔仅258米的丘陵,在6月10日的市政工程施工中意外揭露出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与人文遗迹。经初步勘察,该发现包含地质构造奇观与明清时期文化遗存两大组成部分。

1.png

  在地质遗迹方面,施工人员在开挖山体边坡时,暴露出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的独特岩层剖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专家团队现场勘查确认,该剖面完整展现了距今约1.2亿年的白垩纪晚期至第三纪早期的地层连续沉积序列,其中清晰可见的断层构造与古生物化石层位尤为珍贵。项目负责人李建国教授表示:"这种保存完好的小型盆地沉积记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分罕见,对研究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岩层下方2米处发现了人工开凿的洞穴系统。芜湖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南京大学考古团队进行的抢救性发掘显示,这是一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地下水利设施。现已清理出长36米的石砌引水渠道、3个蓄水池及配套的过滤装置,渠道内壁刻有"嘉靖三十七年冬"等纪年铭文。参与考古工作的张晓燕博士指出:"这种集饮水、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山地水利系统,反映了古代工匠对丘陵地形的巧妙利用,是研究江南地区农耕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发现现场目前已实施封闭保护,多学科专家团队正在开展进一步研究。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透露,将结合此次发现修订五华山公园改造方案,计划建设地质科普长廊与遗址展示区。市文旅局局长王伟在视察时强调:"这些新发现为芜湖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名片,我们将科学规划保护与利用工作,让珍贵遗产真正活起来。"

  据悉,五华山区域自宋代就是芜湖名胜,清代"芜湖八景"中的"五华丹灶"即指此地。此次发现不仅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更将人类活动实证提前了至少200年。附近居民陈老先生回忆:"小时候就听老人说山里有古人修的地下工程,没想到真被找到了。"随着研究深入,专家不排除发现更多遗迹的可能性。